找到相关内容203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什么叫放下?

    梵志问:“我两手的花都放下,世尊还要我放下个甚么?”世尊说:“我要你内放下六根、外放下、中间放下识,十八界一齐放下,放到无可放之处,便是你安身立命处。”梵志即时悟道。 我们现在六根六识都未放下,被十八界盖覆佛性,欲想见佛性,一定要把十八界放下。以般若观照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,十八界都无,十八界空,十八界清净,便是诸法实相,便是佛性。什么叫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2078033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?

    隐遁于山林的风气和现象,归之于佛教的信仰以及学佛的结果。其实佛法中,不讲红尘,也没有讲看破红尘,只有讲到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相对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是外境,六根是内境,必须加上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识,才能产生身心现象。心为外境所转,也就是被所动,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、好坏等的行为,佛法称此为造业。其可以造恶业,也可以造善业:造恶业下堕地狱、饿鬼、畜牲的三恶道;造善业则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14211661.html
  • 论佛教的“四句推捡”

    ”是“为对尘生心”吗?即“一念心”是从“”之他因而生的吗?所谓“”,即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“”,也叫“境”,系指众生所面对的一切外境。  (三)“一念心”是“为根尘共生心”吗?即“一念心...显然是指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和意识之“识” 。“识”是“六根”对“”而起的,具体是:眼根对色尘起眼识,耳根对声尘起耳识,鼻根对香尘起鼻识,舌根对味起舌识,身根对触尘起身识,意根对法尘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2938337.html
  • 即颂略解

    境界。佛性理体迷不觉故,随逐境界,故云“冥冥随物去”也。“杳杳不知归”者,谓无有觉照之功,迷不知归也。此位惟论性德,无有修德。即在迷凡夫也。 ...化他,事理具足,观行转胜者。以此五法,自行化他,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犹未能断,故称圆教外凡位。   四相似即佛,颂曰:“四住虽先落,未尽空。眼中犹有翳,空里见花红。” 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758299.html
  • 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

    认知是包括在内的感知活动。对应于六根而起作用的,把六根与联结起来而产生认知作用的,中间有识作为媒介。若一个人缺少了识,就无法感知事物的存在,尤如在黑暗中,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任何东西。试以下列的例子作比喻:诸位在座的同学也晓得,死去的人也有六根,但死去的人不能感知,所以一个死去的人耳朵听不到东西,为甚么呢?耳朵不能听,是小了一个“识”。“识”的本义是“了然、分别”之义。当我们的...

    永惺长老开示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04028259.html
  • 出家对消极与积极的透视如何?

    panca kamah)(梵语sad visayah),如避火坑,消极以对;诸佛菩萨对五欲能自在,染污不了佛菩萨的心性,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功夫;我们是凡夫众生,功夫未到家,一碰到五欲,心就动摇,染污自性,不得自在,所以我们要消极不去贪染五欲之境。   出家修行者,对消极的看法就是如此这般,对造恶业他消极不做,一做就造业了,当然他不做,总不能叫出家人去参与总统竞选,国大代表竞选,毕竟...

    释如本

    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23364413169.html
  • 出家对消极与积极的透视如何?

    ,对五欲尘要防犯,莫染于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(梵语sad visayah),如避火坑,消极以对;诸佛菩萨对五欲能自在,染污不了佛菩萨的心性,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功夫;我们是凡夫众生,功夫未到家,一碰到五欲,心就动摇,染污自性,不得自在,所以我们要消极不去贪染五欲之境。   出家修行者,对消极的看法就是如此这般,对造恶业他消极不做,一做就造业了,当然他不做,总不能叫...

    释如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1554317.html
  •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

    犯。此即转色蕴而成戒身也。(身三者。杀盗淫也。口四者。妄言。绮语。恶口。两舌也。)二转受蕴成定身受蕴者。即识领纳积聚之名。定即正定也。谓众生若能修习无漏禅定。则根尘泯净。离诸散乱。此即转受蕴而成定身也。(识者。眼识。耳识。鼻识。舌识。身识。意识也。尘者。色尘。声尘。香尘。味尘。触尘。法尘也。无漏者。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。)三转想蕴成慧身想蕴者。即意识思想积聚之名。慧即智慧也。谓众生若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506208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‘心是众善之门,也是众恶之门’,是何道理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心(梵语citta)乃人人本具,我们流浪轮回道也是心,我们各个证成菩提(梵语bodhi),入大涅槃也是心。心不与正法相应,不与空相应,则得染污五欲,起贪嗔痴,造无量业,因业受苦...清净无染之心,与菩提涅槃相应,出三界,脱道,无量自性功德具足无缺,三明(梵语tri-vidya)通(梵语sad abhijnah)圆满,故知心是众善之源,离心无善法,善法不离心,心与善法不异,这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3531207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如何修行?

    之境界,发起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之胸襟,若如是正观者,诸佛赞叹,龙天护法。高僧大德云:“如何修行,但莫染污自性,即是修行。”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30012251.html